|
影响奶牛发展主要因素疾病351
影响奶牛发展主要因素疾病奶牛疾病是影响奶牛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奶牛一旦发病,就会降低生产性能,甚至造成死亡,同时,还导致饲养成本增加,从而降低奶牛饲养业的经济效益。奶牛保健措施是奶牛饲养业预防疾病发生的关键技术,实施科学、有效的保健措施,可减少或避免各种疾病的发生率,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增加奶牛业的经济效益。因此,要最大限度的降低因疾病造成的损失,就应因地制宜的制定保健防病措施,并在奶牛饲养过程中严格执行。不同生长阶段奶牛的防病措施1、犊牛的防病措施犊牛一般是指1日龄至6月龄的小牛。在犊牛出生时应用干净毛巾或纱布及时清除犊牛口腔、鼻腔内粘液,用消毒剪刀在距腹部10om处剪断脐带,挤去脐带内血液,断端用碘配消毒。犊牛在出生后30一60min即可站立哺乳,哺乳时应注意哺乳卫生。犊牛期要重点预防犊牛腹泻和犊牛肺炎,根据当地疾病流行情况,2一6月龄犊牛可免疫注射布氏杆菌病疫苗。2、育成牛的防病措施育成牛是指断奶至适配年龄(18月龄左右)的青年牛。育成牛一般不易发病,育成期间主要注意饲养管理,预防牛胃肠疾病的发生。3、成年奶牛的防病措施由于处在围产期和泌乳期奶牛要适应产犊、泌乳等强烈的生理应急反应,因此,成母牛在围产期和泌乳期较易发生疾病,而围产期也就成了成年奶牛保健的关键时期。4、围产期防病措施围产期是指奶牛分娩前后15-Zld这一段时间,此时奶牛的发病率较高。围产期奶牛应注意营养的平衡与供应,防止产后胎衣不下、瘫痪等疾病的发生。临产前2周奶牛应转入产房单独饲养,并进行健康检查,产房、产床应清洁卫生,严格消毒。在奶牛临产时应对其后躯、外阴消毒,并做好接产的准备工作,分娩母牛应左侧卧,以免瘤胃压迫而至生产困难,接产应按操作规程进行,母牛一般在卜4h即可顺利产出犊牛,难产奶牛助产时操作应规范,防止产道损伤和感染。 产后奶牛应加强护理与保健,以尽快恢复体力。产后24h内,为使母牛恶露排净和子宫早日恢复,还应喂益母草红糖水。要注意观察奶牛健康状况,产后奶牛可静注葡萄糖和葡萄糖酸钙,肌肉注射催产素防止胎衣不下、子宫外翻和产后瘫痪,胎衣一般产后3一12h排出,排除后及时清除并用消毒药清洗外阴部以防感染,在产后24一48h,应子宫内投药一次,以预防产后子宫感染。如果产后12h奶牛胎衣仍未脱离,即可确定为胎衣不下患牛,此时应采取药物注人等措施防止胎衣不下。在产后1月内应注意预防产后瘫痪、乳房炎、酮病等疾病的发生,尤其应密切重视奶牛胎衣及恶露的排出情况,预防子宫感染。5、泌乳期的防病措施泌乳初期是指产后70d这段时间。此时防止产科疾病的发生,重点预防母牛生殖道炎症、生产瘫痪、乳房炎、酮病等的发生。为确保母牛高产,产后60d左右应及时配种,配种时输精器械应经过严格消毒,防止生殖道感染。在产后1h左右母牛可以挤奶,挤奶前应搞好乳房及挤奶员的卫生,头几次挤奶不可挤的过净,挤出1/3即可,每次挤奶后充分按摩乳房,挤后清洁消毒乳头,注意消除乳房水肿,预防乳房炎发生。酮病是奶牛最主要的能量代谢障碍性疾病,在产后3Od内易发,预防酮病的措施主要是根据体况确定饲料能量水平,使之既不要过肥,也不要过瘦,日粮中蛋白质含量应适中,可占约16%。舍饲奶牛每公斤产奶量应给全价饲料约3kg。泌乳中期和泌乳后期是指产后71-305d这段时间,该时期应加强饲养管理,恢复母牛体况,适时免疫接种疫苗,预防当地流行疾病发生。6、干奶期的防病措施干奶期主要做好乳房炎预防,停乳时乳房内注入长效抗菌素制剂,整个干奶期只需注人1一2次,即可有效预防乳房炎的发生。干奶后期要每天按摩2一3次乳房,促进乳房恢复。产前第二个干乳月,每天每头牛进食钙不应低于209、钙磷比例应控制在2:l范围,以预防产后瘫痪的发生。2奶牛的综合防病措施2.1加强饲养管理,增强奶牛抗病能力要按奶牛的不同生长阶段制定营养水平,尤其应重视处在干乳期和怀孕后期奶牛的日粮平衡,要注意钙、磷、锌、维生素A、D、E等微量元素、维生素及矿物质的供应。要搞好环境卫生,提供良好的饲养条件,牛舍、产房应经常清扫和消毒,保持清洁、干燥的良好卫生条件,夏季加强通风,冬季注意保暖,粪便、褥草应集中指定地点发酵,用具应注意卫生,定期严格消毒。2.2强化卫生消毒措施健全兽医卫生防疫制度,做好全场的防疫消毒工作。牛场消毒设施应齐全,奶牛舍运动场要定期进行消毒。挤奶时要按规程清洗、消毒乳房和挤奶器。人工授精要严格遵守兽医卫生规则,输精用的输精器、手套等物品要严格消毒。母牛分娩要按规程进行,难产奶牛助产时操作应规范,以防生殖器官损伤和感染。要建立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杜绝一切传染源传人。7、重视奶牛疾病的预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是保障奶牛健康的根本途径,除坚持综合性防治措施外,须了解当地的牛群发病情况,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针对性地制定科学的预防措施。乳房炎预防要坚持合理的挤乳制度,并定期进行乳房炎监测,在停乳时乳房内注人长效抗菌制剂,整个干奶期注射卜2次,可有效预防乳房炎的发生。围产期奶牛要注意监测奶牛体内钙、磷、硒、维生素E等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同时注意适当运动,产后奶牛更应加强护理与保健,预防产后瘫痪、乳房炎、酮病等疾病的发生。奶牛产后可静注葡萄糖和葡萄糖酸钙,防止瘫痪、子宫内膜炎等病发生,可肌肉注射催产素防止胎衣不下,在产后24一48h,子宫内用药防止子宫感染,围产期奶牛应根据体况确定饲料能量水平,日粮中蛋白含量须适中,以预防酮血病发生。对发病奶牛应进行隔离治疗,尤其是要注意传染病患牛的隔离与处理。规模化牛场奶牛疾病的预防措施,奶牛疾病是影响奶牛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奶牛一旦发病,就会降低生产性能,甚至造成死亡,同时,还导致饲养成本增加,从而降低奶牛饲养业的经济效益。奶牛保健措施是奶牛饲养业预防疾病发生的关键技术,实施科学、有效的保健措施,可减少或避免各种疾病的发生率,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增加奶牛业的经济效益。因此,要最大限度的降低因疾病造成的损失,就应因地制宜的制定保健防病措施,并在奶牛饲养过程中严格执行。沐沙一场
文章分类:
行业相关知识
|